“摒弃传统预算项目评审依赖历史数据的惯性思维,不考虑原来预算安排和支出水平,将每个预算项目视为全新起点,坚持以‘零’为基点,根据项目当下实际状况进行全方面、多维度重新评估。”山东省潍坊市财政局副局长刘琦说,2023年底,潍坊财政在全国首次提出“零基评审”概念,次年开始推广这一工作法。
2024年,潍坊市财政局完成“零基评审”项目28个,原报值总计达8.33亿元,审减值1.31亿元,审定值7.02亿元,审减率15.73%,远高于全市综合审减率11.31%;今年一季度,完成“零基评审”项目10个,项目原报值2.99亿元,审减值0.65亿元,审定值2.34亿元,审减率21.74%,远高于全市综合审减率9.18%。
大胆突破 从“零”出发
“‘零基评审’工作法避免了因历史数据的不合理延续而导致财政资源错配或浪费,有利于增强预算评审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潍坊市财政预算保障中心预算评审科科长吕静伟说,与传统评审方法相比,“零基评审”工作法能够精准识别、剔除预算项目中不合理支出和水分,从“零”出发,重塑评审根基。
2024年,潍坊财政制定预算评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将“零基评审”改革正式纳入制度层面。在此基础上,出台加大预算评审力度16条措施,从“深化创新、强化管理,精细评审、精准施策,各负其责、强化协同”三个方面提升评审质效,强化“零基评审”模式,在市县形成合力,全面推广。
为确保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潍坊财政优化了评审流程。一是实行项目“预评审”制度。前移评审管理关口,在项目申报阶段根据项目类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关键要素,综合研判是否适合采用“零基评审”工作法,并结合评审员的专业特长对项目进行合理分配;对项目准入标准严格把关,协调项目单位提高预算编报质量,及时提交完整、准确资料,为精细评审留出充足时间。
二是精准采集“零基评审”数据。评审人员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调研勘探,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获取最真实、最直接的数据资料,查看预算清单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对图纸标注不清和图量计算不一致等问题进一步验证。比如,某养护项目原合同价为315.49万元,经评审员多次到项目地点踏勘并反复和项目单位对接沟通,重新核定项目支出费用,最终审定值为171.41万元,审减率高达45.67%。
三是创新采用“同步评审”模式。通过分析把脉、梳理项目内容,筛选重点和评审依据不足的项目,将其拆分成多个子项目,同步分配给多名评审员进行“背靠背”独立评审、分别询价,再由专家组综合比对、集体定价,形成合理、精准的评审标准。同时,扩大“同步评审”范围,对全部重点项目进行同步评审、交叉评审、多轮评审,多方询价、比价、定价,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四是组织初评结果“预评议”。评审专家组针对评审过程出现的数据差异、意见分歧、疑难争议等问题,及时组织“过程评议”,即由多部门共同参与评议,集体决策,全面分析,识别问题,制定对策。在项目复核阶段,评审员整理上交完整评审资料,召集初审、复核人员阐述评审过程,由专家组集体评依据、查疏漏,确保“零基评审”工作不脱离实际、不偏离方向。
五是建立评议专家“坐班制”。改进专家评议方式,实行评议专家坐班复核定案制。在每周固定评审时间内,由两位以上评议专家各自开展独立复核,最后经全体专家集体论证定案,剔除项目中不合理因素,按照统一标准出具更精准评审结论。
六是开展项目“闭环管理”追踪。将“零基评审”项目纳入后期追踪管理,按照“谁评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送审科室、项目单位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取评审项目招投标文件等资料,全面比对项目评审清单和招标结果清单内容,分析项目评审结果和招标结果差异,就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保障评审结果有效实施。
通过优化之后的评审流程,实现了预算评审全链条可视化管理,健全了评审事前制度体系,创新了评审事中工作方法,强化了评审事后结果应用,确保了评审公正性和权威性,实现了财政资金节支增效的目标。
勇于尝试 双效提升
S211下小线安丘段等6条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预算项目是潍坊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规模原报值为3.79亿元。潍坊财政创新采用“零基评审+同步评审”有机结合的模式,组织专家开展预算评审。
在对项目完整性、合规性、经济性、设计方案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审并找到难点后,抽调6名经验丰富的评审员成立工作小组,对6条道路逐一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各路段的路况、车流量、改造需求等情况,仔细比对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情况,获取了评审第一手资料。同时,深入市场调研,了解钢筋、水泥等主材的实际价格,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对原始数据反复测算,为后期精准量价计算做好基础工作。突破惯性思维和原有预算的束缚,不以项目单位原有的招投标合同、往年数据、定额标准、材料价格等为参考标准和依据,深入调查项目现在的市场行情、技术标准、材料价格等,对项目的各项费用和成本控制进行重新核算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调整。开展“背靠背”评审,确保评审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偏见和利益冲突。
经过严格评审,该项目最终审定值为3.07亿元,其中省级投资2.79亿元、地方投资0.28亿元,审减资金0.72亿元,审减率达19%。审减资金中,材料价格占比60%,调整定额套项占比15%,工程其他费用占比25%,完全遵循了“零基评审”中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审的理念,符合“同步评审”统一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S211下小线安丘段等6条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预算项目评审工作圆满完成,是潍坊财政在交通建设领域创新预算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成功降低了项目成本,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这个案例凭借其独特的创新评审模式和突出的评审成效,入选《山东省预算评审典型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