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线进入三期建设 原10号线还要等多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28 04:23

原标题:16号线进入三期建设 原10号线还要等多久?

  宝安老城区集中了较多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原来的地铁10号线让居民很是期待。

  深圳目前正在推进轨道三期的建设,包括11号线、6号线、7号线等。地铁线开通的重要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地铁口附近房价飙升就是例证。

  因此,地铁线路的规划、变更直接牵动沿线居民的心。梳理深圳地铁线路的规划,我们发现10号线命运多舛。近期,一位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中透露,轨道交通规划的16号线将变更为10号线,纳入到三期建设当中。消息一出,宝安老城区居民哗然,民意沸腾,一条规划多年、期盼多年的地铁线,怎么说变就变?梳理10号线的来龙去脉,不仅让人感慨,对于重大的民心工程,政府的决策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

  1

  宝安老城区有望迎来地铁时代

  地铁快捷省时,是居民出行的首选。原关外居民更是期盼地铁的修通,尤其是远离市区的宝安居民。深圳迎来地铁时代是在2004年12月,地铁一期工程罗宝线(火车站至世界之窗)修通后,二期工程开始动工建设,三期工程开始规划布局,其他线路也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2007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局共同编制《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规划提出,未来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由珠三角城际线和市内城市组团快线、城市干线、城市局域线四个层次组成,1号、2号、3号、4号、5号和10号线成为城市干线。这6条线路长约238公里,设站171座。其中的10号线(西部干线)是深圳站点最密集的滨海地铁,由蛇口的海上世界至宝安的松岗,全长约42公里,预设车站28座,其中换乘站8座。

  规划出台后,10号线就扎根在宝安居民的心中,尤其是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宝安老城区过去集中了较多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前进路是老城区的主要大道,10号线在宝安老城区的最初规划路线也是走前进路,从南山转到前进路后,直到宝安区桃源居,再折回机场,向北延伸。

  “10号线什么时候修建”、“10号线什么时候建成”,类似的问题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沿前进路新建的楼盘也都打出“双地铁”的口号吸引购房客。相关楼盘的业主论坛上,围绕着此话题更是热闹非凡。

  家住宝安老城区的王女士说,所在小区居住了很多在科技园上班的白领阶层,他们都期盼着开通地铁,这样上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

  桃源居的6万居民更是对此热烈期盼。“期盼多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动静。现在上班只能开车,如果地铁开通,上班的地方就在地铁口旁边,再也不用开车了。”刘先生怀着期望的心情说。

  2

  与穗莞深城轨线路重合,被挤出三期建设

  地铁一号线最早修建。为了迎接大运会,蛇口线、龙岗线、龙华线、环中线、1号线延长线相继加快建设,初步构成深圳的地铁网络体系。从目前运转的线路来看,每一条的标号代表着路线建设的时序。2011年12月,深圳轨道三期工程5条线路陆续开工建设,包括6号、7号、8号、9号、11号线。目前正在宝安建设的地铁线路有11号线和6号线以及穗莞深城际线。11号线经过宝安中心区、碧海湾片区,连接到松岗。这条线路作为机场快线以及穗莞深城际线,长51公里设17个车站,具备了快速联系城市中心区与新开发片区的功能,串联了福田中心区、南山、前海、机场、福永、沙井、松岗等,从深圳市区到机场只需要半个小时。这条线路还将与东莞的轨道连接,形成连接广州、东莞的珠三角城际快速线。在机场,11号线还与即将投入运行的T3航道楼实现空地无缝连接。

  从目前正在修建的11号线来看,机场以北直到松岗几乎沿着宝安大道的线路行走,与此前规划的10号线路确实有重合的部分。由此,在2011年5月修改通过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按照轨道编号时序,10号线未进入到地铁三期工程,被11号线提前超越。对宝安居民来说,10号线的推迟,让他们在2017年前看不到地铁通车的可能。宝安老城区的居民迎来第一次挫折。

  对于规划变更,市发改委人员给出了理由,“原规划的深圳轨道交通10号线与广东省规划的穗莞深城际轨道重合线路较多,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暂停10号线的建设”。

  面对这样一个民心工程,官方给出的解释并不能让居民信服。一名宝安网友发帖指出,“穗莞深与地铁10号线两者的性质定位不同,前者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主轴线之一,主要是解决珠三角东岸城际间的客流需求;而10号线是将宝安及南山沿线人群融入深圳市轨道交通网,解决日常通勤的客流需求。更为实际的是,穗莞深城际轨道站点稀少,即便走线重复,与原10号线的规划站点也不冲突。”尽管有异议,宝安居民也只能接受10号线在三期工程出局的现实。

  3

  线路调整反复无常,居民很无奈

  当10号线被三期建设忽略之后,宝安老城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更新项目。不少围绕地铁线的新楼盘大打地铁牌,一个个“临地铁”、“双地铁”的醒目字眼挂在楼面上,吸引着过往行人。地铁的噱头依旧吸引着居民强劲的购买力,靠近10号线的楼盘尽管房价接近中心区,依旧供不应求。在很多人心目中,地铁总会开通的,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当一纸公告贴出时,宝安老城区的居民傻眼了。2012年11月18日,市规土委发布了《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这次修编是对整个深圳市轨道建设的重大调整,其中涉及10号线的内容为:“10号线走向进行重大更改,宝安段途经翻身路、宝安大道、航城大道、终点设在桃源居。”

  从修编的内容来看,新线路走了翻身路,依旧属于宝安的老城区,但是绕过了宝安人民医院、前进路等商业居住区。

  针对10号线的修编,市规土委表示,“综合考虑线路布局及网络效益,新规划方案对10号线线位进行了优化,原来10号线所服务路径由新增的17号线进行覆盖”。

  17号线的建设时序为远期线路,相对靠后,何时建设没有具体时间表。这样的修编不仅在宝安区,在其他区也引起了市民的热议。不过,由于10号线变化幅度较大,宝安老城区的居民再次表达强烈抗议,部分媒体展开了大讨论,详细论述10号线两条走向的优劣。

  地铁走向涉及不同区域的居民利益,新线路和旧线路都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不过,一名宝安网友用翔实的内容对两条线路做了论证。他指出,老城区在不断焕发新颜,新10号线翻身路规划绕开的不仅是前进路,还绕开了目前老城区齐备的市政配套、医院学校、大型的居住社区、商贸等城建设施及社会资源。原10号线前进路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老城区地面交通的桎梏,不过一旦围挡建设地铁,公交线路或改线或集中堵塞,微循环道路将承受前进路分流过来的车流人流,给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说得直白一些,会给老城区沿街商铺带来挑战,类似华强北商业路围闭挖空时,逼走小经营业主,甚至可能导致周边商圈的客流外溢。

  而修编后的线路,翻身路沿线多为低矮的老旧社区,沿路店铺以小规模的五金、建材加工、灯光等个体经营店铺为主,业态较为单一,服务人群有限。

  “在17号线环线布局的规划作用下,10号线调整后,宝安区整体轨道交通网络的密度加大,宝城区域南北纵向4条平行线,把宝安城区与南山区,以及更多的市区拓展区联系起来,线路调整有利于整个宝安”。

  但由于这些线路没有具体的时间预期,在没有施工前,居民对10号线的未来感到焦虑。这种担心很快就起了作用。今年1月,区土地整备中心(轨道办)主任詹辉通报了一则好消息,他表示,线站位置设定决定权虽在市里,但宝安区自始至终高度重视10号线规划,正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研究,形成方案并与各街道、相关部门达成共识,提出将恢复10号线原规划的请示报区政府审定,正式反馈市规土委。经与市规土委相关处室当面沟通后,市相关修编负责人已有了明确意见,同意恢复原规划。

  市规土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意见体现了沿线居民对宝安老城区加快轨道建设的迫切诉求。市规土委从建设时序角度考虑,认为诉求具有其合理性,将充分听取意见,综合规划更加合理的方案,再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

  4

  被16号线取代

  宝安居民吐槽

  当宝安的居民还在为争取10号线走原来规划线路而欣喜时,一年不到,又传出了新的变化。9月份,市交委副主任徐忠平在谈到梅林关综合交通拥堵治理措施时,提到把16号线改为10号线,纳入轨道三期规划,提前开工建设。虽然相关文件还没有出台,但这一说法还是让宝安居民极为关注。

  随后,这一消息得到宝安区轨道办的证实。区轨道办的负责人介绍,针对原轨道16号线调整为轨道10号线的问题,区轨道办正积极向市规土委、市交委等协调跟进。这次线路名称变更是深圳市从平衡区域发展角度考虑,着眼东西两翼发展做出的调整。目前宝安区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建的轨道有11号线、穗莞深城际线、轨道6号线,建成后宝安区轨道交通出行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龙岗区域现有在建和即将建设的轨道线路比宝安片区少。由此,根据建设时序,原来的10号线名字被16号线占用。“但是这条线路依然存在,原轨道10号线只是调整了建设时序,并没有取消线路,一定会开工建设”。区轨道办的人员表示,市有关部门正在推进原10号线的前期工作。

  不过,10号线一推再推到变成现在的状况,对宝安居民来说毕竟难以接受。

  相关人士分析,这次变更最大受惠方是龙岗,能够提前开工建设也得益于龙岗区的极力争取。今年1月,龙岗区委书记在做客一新闻栏目时提出把16号线纳入轨道三期建设的设想。他指出,目前三期轨道交通没有一条线覆盖龙岗区域,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于16号线龙岗区每年拿出5000万元做前期工作,通过提前运作,力争在三期轨道中期调整时把16号线(从福田到平湖)纳入到三期轨道交通建设。

  龙岗运作的结果是,16号线计划明年开工,最迟2015年开工。这条线建成后,对深圳中部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它穿过坂田的华为公司然后到平湖,促进沿线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像华为这样的跨国企业的发展。

  在得知这样的变更后,宝安网友“或曰在源”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发文质疑16号线变更为10号线。一篇犀利的拍砖文章指出,“事件伤害了宝安、南山两区人民的感情,既不符合程序,也不符合正义”。网友列出的理由为,10号线和16号线都是政府通过各方论证,最后确定审批的设计规划方案。两条线修建先后的顺序也有明确的规划方案,如果确实需要变更修建的先后顺序,是否有必要更换线路名称,地铁11号线先与10号线修建便是例证。同时变更线路名称没有向市民作任何公示,明显违反程序。中间是否有人为因素,是否符合科学依据,更是不得而知。

  一名网友更是指出,“政府做决策太过儿戏了,多年的规划如此草率地变更。”不少网友更多质疑原来的10号线到底什么时候开建,相关方面至今没有确切的答复。

  多些透明

  少些遮掩

  记者手记

  地铁属于公共民生项目,涉及到众多居民的切身利益。由于投资巨大、影响广泛,所以在做出每一项决定时应该慎重,要经过科学论证。按照合法流程执行,让居民知道民生项目的点滴进展,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不过从原来的10号线规划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不断变化的政策和不可知的未来。所有信息都在政府手中,透明性不强,居民猜测成分就多,不易于政府和居民的互动。少一些遮掩,决策过程让民众更多地参与,与民众互动,才能推动事情顺利开展。

  深圳轨道建设作为综合性轨道交通规划,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前已经延伸到2020年之后。城市在不断发展中,规划也在不断调整。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披露详细的调整说明,居民是能够接纳的。但是如果改动太大,只能印证最初的规划不够合理,不够科学。

  原10号线从最初的干线规划,到现今的无名和不可知,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响和怨言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还没有看到原10号线的最终结果,原来的16号线是不是就由原来的10号线取代也不可得知。不过,重大建设项目应该听取居民的意见,在统筹规划中科学合理地布局,才能让民生工程深入民心。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丁侃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