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三机部成立的直属研究所之一,位于北京市永定门外正南的丰台区南苑镇东侧西洼地,与304所——计量检定所有孪生兄弟所之称。1961年3月14日,三机部根据3月7日国防工办党组第18次会议决定,发出成立精密机械研究所(与计量检定所即304所先后同在一个党总支、临时党委、党委领导下,党总支、临时党委、党委设在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通知,4月30日在北京西郊冷泉621所召开成立大会,国防工委副主任方强到会宣布成立决定。该所前身是北京西郊原二机部第四研究所(常规武器研究所)的第六研究室和第三车间,1957年,这两个单位划归航空材料研究所代管。1961年4月,三机部将第六研究室和第三车间各一部分,与原一机部情报所电影队和精密机械修理总站合编,组建为精密机械研究所,临时所部设在北京市东城区亮果厂3号。1961年9月,国防工委第四次办公会议决定将位于北京南苑西洼地的北京第二航空工业学校的人员、建筑、设备并入精密机械研究所,10月19日所部迁到南苑西洼地办公。1961年10月该所成立临时党委,张富荣为临时党委书记,11月三机部任命刘毅为副所长(行政负责人)。1961年12月25日,三机部批复了该所的设计计划任务书。规定该所主要任务是进行精密工艺研究,精密机床和精密仪器的修理和关键备附件的设计生产以及试制生产一些国防工业需用的特殊精密仪器、设备与精密工具。
【精密所所第一任行政负责人刘毅副所长】
1963年9月,原三机部划分为三、四、五、六机部后,该所归三机部建制,服务方向由原面向国防工业转为面向航空工业。在此期间基建和改建了部分空调厂房等基础设施,保障了科研生产的进行。为便于开展精密机械研究和计量检定工作,该所进行了必要的工艺调整,精密机械部分集中到南苑,计量检定部分集中到西郊冷泉。在此期间该所根据行业需求,利用分配来的留苏大学生、大学毕业生、中技毕业生等组建了7个研究室,开展了数十项科研工作,取得了光学曲线磨床和电解加工等多项新设备、新工艺研究成果。
【精密所建所早期的科研办公楼】
1967年,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将有关国防工业研究院自1968年1月1日起正式转归军队系统,由国防科委领导。1968年4月20日,精密机械研究所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建制,按照新的研究所序列,遵照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委的批复,六院授予精密机械所代号解放军第六研究院第626研究所,计量检定部分授予代号解放军629研究所。至此,精密所和计量所正式分开。1969年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召开的 “825”会议后,该所从六院又划回三机部领导,1970年12月授予代号303研究所,对外称第三机械工业部第303研究所,对内仍称第三机械工业部精密机械研究所。1978年10月,三机部明确批复该所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各类精密元部件,航空产品精加工和测量用专用设备、仪器及精密动、静态性能测试设备的研究。1984年5月,航空工业部以航计函(711)号文“关于调整三0三所科研方向的通知”中又进一步明确,该所在保持原有技术特长面向全行业的基础上,侧重承担航空机载设备以及导弹相应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相应的综合性工作,包括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艺及专用设备;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关键元、器件制造技术;产品性能测试技术及设备;仿真技术及设备;CAD/CAM和柔性加工系统;生产组织及管理等的研究。使该所多年未决的科研方向任务问题得以解决。
【非球面曲面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
2002年2月根据中航一集团《关于调整集团所属事业单位名称的通知》,该所名称调整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中航一、二集团合并,该所名称相应调整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精密所)。建所初期,该所重在解决国防工业和航空工业相关厂、所各种精密加工和精密检测方面的难题,精密所科研人员胸怀航空报国之志,专啃硬骨头,争当救火队。通过上级下达或厂、所合作科研课题的形式立项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解决了大量航空产品研制生产中的难题。
【三轴惯导测试转台】
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惯导测试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测量与测试装备等几个主要专业方向上,并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技术实力。科研生产区占地面积约14万余平方米,科研生产用房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近1000平方米的100级和10000级洁净实验室及品类齐全的各类加工设备300多台,其中30余台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超精密、精密数控加工设备。
【三坐标测量机】
【大型旋转驱动工程-中华世纪坛旋转园坛】
【数控车间】
【精密所区环境】
近十几年来,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借力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北京市产业政策调整,制定了“融入航空、拓展精密、借力外脑、修炼内功”的发展战略,引导转变开展科研的思路,强化产业布局的引领作用,拓宽科研渠道,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对外交流合作,在扭转经营方式、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军品市场、研发新装备/产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在2015年作为基础工艺院所,保留了“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业方向,2018年获得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军工单位资格,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密所科研办公楼】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该所在精密加工、精密检测技术领域创造了若干个国内第一。例如:国内第一台三轴惯导测试转台,国内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国内第一台超精密加工设备等,开拓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的封锁或迫使国外同类设备大幅降价。至今,该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为国防和航空工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密所区大门】
全所现有员工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2人,研究员21人,高级工程师82人,集团技术专家1人,所技术专家16人;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自营外贸进出口权,与国内外许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均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