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二零二四年,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中国民航由恢复发展转向增量提质,国内客运规模已超过二零一九年同期,创历史新高,国际客运航班已恢复至二零一九年同期八成以上,为本集团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集团紧抓行业机遇,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航空信息技术服务、结算及清算服务、分销信息技术服务、机场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等主营业务均取得一定进展。
航空信息技术服务
本集团提供的航空信息技术服务(「AIT」)由一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组成,为41家中国商营航空公司和400多家外国及地区商营航空公司提供电子旅游分销服务(「ETD」)(包括航班控制系统服务(「ICS」)和计算机分销系统服务(「CRS」)、机场旅客处理系统服务(「APP」),以及与上述核心业务相关的延伸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支持航空联盟的产品服务、发展电子客票和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为商营航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服务以及提高地面营运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服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ETD系统处理的国内外商营航空公司的系统处理量约732.4百万人次,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增长了约18.1%:其中处理中国商营航空公司的系统处理量同比增长了约18.1%,处理外国及地区商营航空公司的系统处理量同比增长了约17.7%。全力保障国际航线有序恢复,助力27家中国商营航空公司在83个海外航站复航。加盟使用本集团APP系统服务、多主机接入服务和自主开发的AngelCue平台接入服务的外国及地区商营航空公司亦增至211家,在48个机场处理的离港旅客量约960万人次。本集团自主开发的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标准的通用自助值机系统(CUSS)在241个国内外主要机场使用,网上值机服务应用于358个国内外机场,连同手机值机产品,以及短信值机产品共处理出港旅客量约466百万人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持续完善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延伸服务,力求满足商营航空公司在便捷旅客、辅助服务、电子商务及国际化等方面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本集团稳步推进商营航空公司零售解决方案的升级改造,航空公司数字化零售中台解决方案(TRP)支持航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商务模式发展,帮助航空公司拓展丰富多元的「航空+」供给,签约客户累计达到19家;企业级数据中台「数据盈(ADA)」为航空公司提供集数据安全接入、数据整合挖掘、应用场景支持于一体的服务,赋能海南航空、吉祥航空、四川航空等29家航空公司的服务治理和决策支持;航空公司全域运营管理系统(ATOMS)完成核心能力升级与推广,实现与昆明航空、江西航空、青岛航空等6家航空公司协议签署及20个重点场站投产实施,助力航空公司实现运行保障数字化管控,提升地面保障效率和安全水平。
结算及清算服务
本集团通过全资附属公司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结算公司」),向商营航空公司及其他航空企业提供结算及清算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及支持服务和航旅金融服务,作为本集团主营的航空旅游分销及销售业务的下游业务,有力加强了本集团在航空运输旅游业信息技术的产业链。结算公司既是全球最大的IATA开账与结算计划(BSP)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处理软件服务商,也是中国民用航空收入管理外包服务及系统产品服务的主导供应商和新兴的航旅金融供应商,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客货运航空公司、外国及地区商营航空公司、国内机场、政府机构和IATA。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致力于巩固并拓展结算与清算服务的新市场领域,重点专注于新技术应用。持续升级优化符合IATA新分销能力(「NDC」)及统一订单(ONEORDER)技术标准的第三代客运收入管理平台,支持实时结算和订单结算等创新业务流程,完成在山东航空、深圳航空、多彩贵州航空、华夏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投产上线。低成本航司客运结算解决方案在成功开拓首家客户新加坡酷航的基础上,实现用一套系统覆盖航空集团下全服务航司及低成本航司收入结算业务的目标。基于NDC模式下新一代行业资金清算结算平台已完成一期自主开发,全面开展平台化运营,提高清算效率,增强资金安全。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结算清算系统进行了约1,263.9百万宗交易,同比增长24.2%,代理结算的客、货、邮运收入、杂项费用及国际、国内清算费用超过6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7%。
分销信息技术服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持续拓展分销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与国际所有全球分销系统(「GDSs」)和134家外国及地区商营航空公司实现直联和高等级联接,覆盖了国内外400多个城市,分销网络已经触达海外32个国家和地区。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进一步提升分销能力,巩固分销渠道,不断升级商务体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强化旅游资源整合能力。航空新零售能力建设持续加强,针对国内航司打造的航空公司直连销售平台(CDP)全球首创了集约化经营解决方案,获中国航协国际领先水平评价,针对外国及地区航司打造的天驿平台(AggSky)累计投产18家。分销业务全流程、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实现全市场代理人电子行程单的推广和投产实施。可销售产品进一步丰富,一方面持续拓展辅营产品,全年新增快速安检、休息室、行李寄送、里程优享、退票权益等10余个可销售辅营产品,累计与12家中国商营航司达成辅营合作;另一方面加强接送机、贵宾厅、保险等业务资源的拓展,基本实现非航资源品类全覆盖。
机场信息技术服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深度参与机场信息化建设,围绕机场运营、数字孪生、便捷出行、旅客服务、安全安保、中台建设等不同领域构建了完整的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机场转型升级。持续稳固传统离港前端市场,签署实施兰州机场三期、珠海机场T3、广州机场T3等多个大型机场改扩建项目,APP离港前端系统在国内大中型机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在182个海外或地区机场协助商营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办理登机、中转、联程等服务,处理的离港旅客量约42百万人次,占中国商营航空公司海外回程旅客量的比例约96.2%。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全面推广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在国内近40家千万级机场中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有力帮助机场实现「运行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决策智能化」;进一步拓宽「干支通、全网连」网络效应,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与250余家机场签约,覆盖率超95%,国际中转功能在深圳机场首家落地,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服务实践案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出行平台推广约40家机场,创新实现过站旅客人脸登机,智慧中台成功中标乌鲁木齐等7家机场项目;共用旅客服务平台在齐齐哈尔、南充等机场得到大力推广,成功中标澳门机场共用旅客处理系统(CUPPS)项目,境外机场业务取得新突破;持续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完成首都机场以「五流一名片」为核心的旅客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验收;积极拓展行李应用新场景,在广西、新疆、云南等机场集团上线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RFID)。「民航数据治理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一等奖。
其他信息技术服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紧抓数字中国建设和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签署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等数据中心相关项目,积极打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方案;拓展跨行业数据中心增值服务业务,签署外交部领事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等运维相关项目;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与国药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探索数据治理、数据融合新模式;加快低空经济布局,落实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局」)「干支通、全网联」建设要求,签署3家通用机场信息建设项目,与中航工业等7家央企共同发起成立「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中标新疆石河子机场项目,实现低空和无人机领域的首次破局。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持续巩固在国内航空物流信息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与幸福航空新签署服务合同,成功投产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货站数字化平台和中国邮政航空货运生产系统;全面推广和升级货站生产系统、货运安检系统等产品,成功新签约9家客户,完成国内首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机场货运系统、国内首家网状驳运型武汉光谷前置货站、乌鲁木齐机场首套全信创货运系统投产上线,全年处理的电子货运单量逐步恢复。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响应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号召,深度聚焦区块链、数字人民币和人工智能等国家大力发展的前沿科技。建设的「航旅链」取得交通运输协会国际领先成果评价与科学技术二等奖,链上产品「对账通」和「资产追溯管理系统」拓展7家新客户,「申报通」荣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三等奖;数字人民币智能支付应用率先落地5家机场,引领数字人民币与民航电子商务融合新趋势;首次推出机场行李转运智能机器人,签约首发客户青岛机场。
安全运营
本集团的基础设施是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其建设目标是在确保生产安全、满足业务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现有的技术、商务、管理手段,力求实现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效、低耗,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本集团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夯实安全基础,全面推进公司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全年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及国家民航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作为中国民航健康运行的「中枢神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加强核心系统稳定性、智能化运维及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全力保障主机系统和主要开放平台系统运行平稳,圆满完成春运、全国两会、博鳌论坛、中俄博览会及中非论坛等活动期间的民航旅客信息系统安全运营保障。另一方面,技术能力稳步提升,完成以大模型为基座的「智能客户服务平台」建设,向航司、机场、代理人用户全面开放;完成国内120家机场5G虚拟专线的建设实施,提升了部分小型、微型、小微型机场通信线路的可靠性。强化关基安全保护能力,大型主机离港异地灾备建设稳步推进,后沙峪园区首次实现双路外电源供电,达到了国际一流数据中心供电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落实公安部、民航局「实人实名实操」要求,提升前端安全管理标准;全力做好「防范机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配合支持工作,落实民航旅客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科技创新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民航关键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等领域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航空公司运控系统、航空货运系统、民航垂直大模型等重点任务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参与低空经济、下一代互联网、5G及新一代移动通讯等方向的央企联合创新;持续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及新技术应用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产业技术研发能级;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认证,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示范技术,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与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收录。
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讨论与分析
为有助于简要清晰了解公司情况,特选取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周转能力等关键指标,以综合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阅读下述讨论和分析时,请一并参阅本公告所载列的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经审计的本集团财务报表(含附注)中的财务资料。以下讨论的历史业绩摘要并不代表对本集团未来业务经营的预测。
二零二四年度经营业绩摘要
如本公司日期为二零二五年二月十四日之公告所述,受益于二零二四年中国民航业的恢复和发展,本集团航空信息技术服务、结算及清算服务、数据网络服务等相关业务板块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受益于机场建设项目业务规模增长及实施进度等因素,系统集成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以上综合带动本集团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本集团的收入及经营业绩主要来自本集团在中国的营运。二零二四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约为人民币2,394.5百万元,较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二零二三年度」)增加了约48.5%。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074.3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度增加了约48.3%。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71元。
总收入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总收入约为人民币8,823.0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度总收入约人民币6,983.8百万元,增加了约人民币1,839.2百万元或26.3%。总收入的增加反映如下:
航空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48.9%,二零二三年为55.1%。航空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3,850.8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4,318.7百万元,增加了12.2%。该项收入主要来源于本集团向商营航空公司提供的航班控制系统服务、计算机分销系统服务、机场旅客处理系统服务,以及与上述核心业务相关的延伸信息技术服务,该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系统总处理量同比增加18.1%,但国内航国际段、外国及地区航空公司处理量尚未恢复到二零一九年同期水平所致。
结算及清算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6.7%,二零二三年为6.4%。结算及清算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447.3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591.2百万元,增加了32.2%。该项收入主要来源于本集团向商营航空公司、机场、代理人及政府机构等第三方提供的结算及清算服务,该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结算清算业务量特别是国际业务量逐步恢复、系统和产品服务拓展等因素影响所致。
系统集成服务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21.4%,二零二三年为14.2%。系统集成服务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994.3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1,887.7百万元,增加了89.9%。该项收入主要来源于本集团向机场、商营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机构客户提供的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及数据信息集成服务,该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设及验收有序推进,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规模及数量同比增加所致。
数据网络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5.3%,二零二三年为5.6%。数据网络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390.0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464.6百万元,增加了19.1%。该项收入主要来源于本集团向代理人提供的分销信息技术服务,该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分销信息技术服务业务量同比增加所致。
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以前年度披露名称为「技术服务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10.6%,二零二三年为8.8%。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617.0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936.8百万元,增加了51.8%。该项收入来源于本集团向航空公司、机场、代理人及行业外客户等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该项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客户IT服务需求增加及产品拓展所致。
其他收入占本集团二零二四年总收入的7.1%,二零二三年为9.8%。其他收入由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684.4百万元减少至二零二四年的人民币624.1百万元,减少了8.8%。该项收入来源于本集团提供的支付业务、机房租赁、数据服务、物流业务等业务,该项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商务策略调整,支付业务收入与成本同步减少所致。
营业总成本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营业总成本为人民币6,453.5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的人民币5,300.8百万元,增加了人民币1,152.6百万元或21.7%。营业总成本的变动反映如下:
人工成本增加了20.6%,主要是由于本集团研发费用资本化同比减少、职工薪酬及五险二金同比增长等因素影响所致;
折旧及摊销增加了23.2%,主要是由于本集团自主研发结转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摊销额同比增加所致;
集成业务销售成本(以前年度披露名称为「软硬件销售成本」)增加了161.3%,主要是由于集成项目业务量同比增长,工程建设及验收有序推进所致;
技术支持与维护费增加了9.2%,主要是由于本集团业务需求同比增加所致;及
离港及分销支持费(以前年度披露名称为「佣金及推广费用」)减少了11.7%,主要是由于离港服务保障费、代理人外航订座奖励对账确认进度等因素影响所致。
由于收入及营业总成本的上述变化,本集团的营业利润由二零二三年的约人民币1,604.6百万元增加至二零二四年的约人民币2,402.5百万元,增加了约人民币797.9百万元或约49.7%。
信用减值损失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信用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14.0百万元,主要原因是对第三方客户的逾期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
企业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监管规定,中国企业所得税通常适用税率为25%,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本公司自成立时即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之后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定期重新申请认定以延续「高新技术企业」身份。本公司最近一次重新认定于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完成,已获延续「高新技术企业」身份,并确认于二零二三年度至二零二五年度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优惠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因此本公司按照15%的优惠税率计提二零二四年度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除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优惠所得税率15%外,如果被相关监管机构评定为「重点软件企业」的企业,则可以进一步享受10%的优惠税率。根据相关规定,按15%的税率缴纳的税费与按10%的优惠税率缴纳的税费之差额,将于期后退还有关企业,并相应反映在该企业获得退还时的当期利润表中。本公司自二零零六年度至二零二三年度,均已获得「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相关情况详见财务报表附注4。
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二零二三年的约人民币1,399.0百万元增加到二零二四年的约人民币2,074.3百万元,增加了约48.3%。
利润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有关法律规定及本公司之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本年度税后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i)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如有);(ii)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iii)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及(iv)分配股利。
任意盈余公积金
二零二四年度,对于已经在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日股东会年会上获批准提取的二零二三年度任意盈余公积金,与应提取的本公司二零二四年度法定盈余公积金,均已计入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的财务报表中。
对于本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税后利润的10%提取二零二四年度任意盈余公积金人民币170.3百万元的建议,尚需在最近一次举行的股东会年会(「股东会年会」)上经股东批准方可实施。因此,该金额将被列示于截至二零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团的财务报表中。
股息政策调整及年度股息派发建议
于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本公司董事会建议将本公司派息政策调整为:由董事会在考虑本公司经营现状、未来发展资金需求并兼顾本公司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后,向股东会提出每年度分配股利(含现金股息派发方案)的建议。一般而言,本公司每年度以现金方式派发一次年度末期股息,有关现金股息总金额约占母公司利润表中当年净利润的35%45%(此前为30%40%)。同时,董事会建议派发且以现金支付的二零二四年度末期股息人民币699.4百万元,即每股人民币0.239元(含税)(「末期股息」),乃基于本公告刊发日期本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数2,926,209,589股计算。
本公司会将上述末期股息派息建议提呈最近一次的股东会年会,如获该股东会年会批准,二零二四年度末期股息预计将于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或之前派付。该股东会年会日期尚未确定,本公司将适时披露有关该股东会年会的具体安排(包括日期及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期间)。并且,在该股东会年会结束后,本公司将发出有关末期股息事宜的报告,包括每股末期股息的港币金额、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期间、除净日、股息支付日、股息税项等内容。
变现能力与资本结构
下表列述以下年度本集团的现金流量摘要:
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度的营运资金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2,525.9百万元。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共借款人民币1,403.5百万元,包括短期银行借款人民币1,203.3百万元,委托借款人民币200.2百万元,其中固定利率借款共计人民币1,403.5百万元。本集团没有使用任何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507.7百万元,其中分别97.74%、1.88%、0.26%以人民币、美元及欧元计价。
受限制银行存款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受限制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490.4百万元,其中客户备付金为人民币1,449.1百万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受限制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280.6百万元,其中客户备付金为人民币1,189.6百万元),主要指存放于指定账户,作为结算相关业务等之履约保证金,以及附属公司北京亚科支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
委托存款及不可回收的逾期定期存款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概无任何委托存款及不可收回的逾期定期存款。本集团所有现金存款均存放于商业银行,并符合适用的法律及法规。
业务展望:
二零二五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跫?突?厩魇泼挥懈谋?民航运输市场将保持稳健增长,投资规模力度不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低空经济从蓄势起飞到加速腾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国际经贸合作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均为本集团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同时,本集团亦面临著复杂的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叠加,中国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压力加大,民航业国内信息化市场竞争激烈,国际航班仍未恢复到二零一九年水平,公司新兴业务尚未形成有效规模。对此,本集团将聚焦主责,深耕主业,以全体股东利益为核心,既要保持自身在主业上的优势和主导地位,争取更多场景和更大份额,也要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敢于投入,积极打造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不懈努力,推进本集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继续著力于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保安全和促发展相结合,全力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持续提高自主可控水平,著力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坚持重创新和促转化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供给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三是坚持稳当前和利长远相结合,继续夯实公司行业主导地位,持续提升智慧民航产品市场覆盖面,大力拓展数智化新兴业务,著力实现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抓重点和谋全篇相结合,高标准实现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高水准抓好「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继续推进改革重点任务走深走实。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