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开始准备前必须了解好的事情
二、你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三、个人情况介绍
四、无从下手的话该怎样开始
五、经验教训总结
一、开始准备前必须了解好的事情
1.法考的相关科普:从科目到考试模式都要了解。网上有很多详细专门的科普,官网关于科目的通告要很晚才出,参考上一年度的就可以。要清楚考试题型,更深一层对试题考查技巧的体会可以在今后刷题和听课中逐渐摸索得出,对后者不要追求标准答案,法考早就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猜透的考试了。
2.自身的个人情况:不同人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可利用时间等情况都各有不同,抛开这些谈“方法”或者“耗时”都是耍流氓。除最基本的确定自己符合报考条件外,建议理性看待个人的其他条件,零基础或者用时短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一方面是经验分享未必百分百真实,另一方面是别人能做到而你就未必。但是话又说回来,备考中碰到各种问题是普遍状况,你不能等完全准备好再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那就立即行动试试看。
3.法考通过经验贴:这个请放在前两者之后,另外请参考一下经验分享者的个人情况,照搬他人的方案请慎重。
二、你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因为法考的范围非常大,运气似乎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那么假设允许我们在考场上发挥出的水平在10%范围内上下波动。如果你付出了50%的努力,那需要很好的运气才能得到60%的分数;如果你付出了60%的努力,万一运气不太好可能只考到50%的分数;但是如果你付出了70%以上的努力,你得到的分数在及格线以下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地下降了。
所以,请不要再问“耗费多长时间就能稳过法考”了,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甚至会没有面对试题(更遑论战胜试题)的勇气。
三、个人情况介绍
基础水平:有基础,但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忘差不多了。
日常时间:空余时间很少。战线仅6.5个月(4月初到10月中),而且实际准备时间约5个月,其中2个月时间是从夹缝中抠出来的学习时间,其余3个月日均学习时间8小时,包括冲刺阶段日均学习时间10小时。
最终成绩:客观题210+,主观题120+。
======分割线======
特别提醒:接下来都是个人的经验了,就是前面提到的,如果要照搬请慎重的部分
四、无从下手的话该怎样开始
那就选老师吧。建议把可供选择的老师们挨个挑几节课出来试听,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发现不合适换老师都还来得及。可以考虑的因素:
1.精讲阶段(第一遍系统性学习阶段)
(1)(首要)课程的内容能否能够理解,能否顺利应用到做题当中;
(2)(次要)如果老师语速慢,吐字是否清晰,能否经得起二倍速的考验。
2.背诵阶段(挑重点巩固理解和记忆)
(1)为了保证思路和口诀等的连贯,建议继续选择精讲阶段的老师。
(2)如果对知识点理解足够充分并且时间不够,选择特别偏重体系化和框架图的老师,尽量不选背诵阶段还在解释概念或大量举例的老师。
3.主观题阶段
(1)本阶段是在客观题阶段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重练习轻听课,建议选择偏重实战讲案例多的老师。干讲知识点的不建议选,复习知识点可以利用背诵阶段的教材。
(2)提前通过历年主观题标准答案和官方教材了解正确的主观题答题模式后,选择讲解或拟答案最规范的老师。客观题是知其然,主观题是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讲“客观题改编式主观题”,也就是讲起来主观题答案都只有一句话的老师,不建议选。
4.其他
(1)一般题册都配有非常详细的解析,所以刷题一般不用听讲题的课程,除非看不懂解析而且视频讲解的版本更详细。
(2)选完老师就买相应的教材就好。
(3)在选择老师上大家真的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个人认为还不错的老师曾被身边其他考生用“垃圾”来形容。希望大家能明白,名气大的老师们多少都是受到市场认可的,但未必每个都适合你。
五、各个科目的特点
排列顺序就是我第一轮的顺序,我会注明自己选择的老师们,但还请根据上一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民刑两科适于较早阶段仔细学,短期速成难
1.刑法:理解、区分为重。总论部分作为基础需要理解,分论部分是在此基础上辨别判断。只有刑罚论等相对少的背诵部分。
(柏浪涛老师)能进化,逻辑越理越清晰,同一个问题越讲越好理解。业界口碑不用多说。
2.民法:理解为重。知识点呈块状,相对零碎,建立框架体系来串联知识点会有帮助。
(孟献贵老师)应试派,什么考得多什么讲得细,例子基本不变且简单粗暴,非常有助于理解;注重体系框架,能打通知识点;通常不会把概念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解释,更适合有一些基础的。客观题阶段非常值得跟,省时省力;但主观题阶段片面押重点有些盲目,知识覆盖面窄,风险较大,不太建议。
二、三大诉讼法建议二轮时横向比较加以区分和巩固,冲刺阶段再反复背诵
1.刑诉法:背诵、区分为重。知识点非常零碎,缺少规律。2019年新增知识点很多,而且还有很多没考到。
(左宁老师)一人分饰N角的单口相声确保学生不犯困,这科只要不犯困问题一般不大。
2.民诉法:背诵、区分为重。可画图辅助理解,完全理解的标准是要做到自己能讲明白。
(戴鹏老师)技术流,为了辅助理解很会讲程序背后的原理。
3.行政法:背诵、区分为重。行政诉讼法请务必放在民诉法之后学习,有很多重叠部分,学习方法也类似。
(李佳老师)技术流,同样很会讲原理。个人觉得这位老师莫名地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背多分”科目,着重考前加强
1.商法:理解、背诵为重。近几年来C位出道,占比非常大的科目。
(郄鹏恩老师)讲课节奏比较快,如果需要消化例子来理解知识点,需要花时间捋清楚例子。
2.三国法:背诵为重。基本没有什么理解上的困难。
(杨帆老师)详略分明,带背也非常棒,听完课跟着带背巩固记忆,刷题保持手感即可。
3.理论法:技巧为重。需要养成法学的专业思维,需要“题感”。隐约记得考察角度都会转弯偏向推理,但由于下了考场脑内一团浆糊并不能确定。
(宋光明老师和杜洪波老师)客观题阶段时间所剩无几,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脑子不够用,所以宋老师的技巧口诀帮助很大;主观题阶段杜老师介绍的写作逻辑和原理技巧非常实用,但是该背的套路还是需要提前准备好,一般人不具备当场口述法言法语小作文的能力。
六、经验教训总结
1.法考改革之后有什么规律仍然有效?
重者恒重新法必考。有一些常年考查的重难点和近年出台的新法都会设置题目,但是每个科目的考查规律是不同的,有些科目是揪着几个重点变着花样反复考,有些科目是个轮回今年考了这个明年就换别的。换句话说就是,以多发考点和新考点为重点来学习目前为止仍然有用,但绝对不是只要学这些就够了,或许会是时间紧迫下不得不有所取舍的无奈之举,押题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另外请注意“考到一些”和“考的全是”的区别,光是多发考点和新考点,内容也有很多。
2.一轮一轮的复习是否就是来回重复?
不是,资料要越学越薄。以刑法为例,第一轮75个学时的课程,精学了每个知识点,熟悉了每个案例模型;第二轮40个学时的课程,将学到的知识点串联一遍,对因淡忘而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回放第一轮的讲解;第三轮20个学时的课程,将重难点和易考点过一遍,太偏的考点可以忽略;第四轮2个学时内,你就可以通过标记等方法迅速地过完此前自己淡忘或做题出错的知识点,甚至能以更快的速度作考前回顾,一些考前聚焦课程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但如果可以准确填补个人的薄弱点自是更好的。当然这是时间充足的最理想状态(至少我个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整体思路,法考范围涉及面广,前学后忘不可避免,但阶段性总结和渐进的复习方式可以避免被某一考点或某一科目拖住,影响整体进度。
3.口诀究竟有没有用?
真的很难说,口诀有各种各样的。我选择的老师中有三位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口诀。第一位是孟献贵老师,他的口诀短的有“强公主意”,长的有“单双有无偿诺实式主从本预己他射定一继”,抽字串联,毫无规律有的还拗口。我本来认定他的口诀无用,但是在他上课时一遍一遍的重复中莫名其妙地都记下来了,对背诵还是有一定提示作用的。第二位是左宁老师,他的口诀多数都好记,比如“盲聋哑精s病无期s刑未成年”,问题在于刑诉法的知识点太过琐碎且有些相似,比如还有口诀是“盲聋哑精神病小孩大人不同意”,完全是不同的知识点,还有“国恐黑毒”任意排列组合小分队。实在担心自己背串掉,我背口诀还需要归纳整理着去背以免混淆。第三位是宋光明老师,口诀借助了些谐音较为顺口,但是和刑诉法一样还需要把口诀本身与知识点从记忆中联系起来。总之,口诀可能会有帮助但不建议过分依赖。
4.各种“带”的课程是否可以利用?
入门带读个人认为和先修教材一个道理,实在是毫无法学基础才有必要。精讲教材的带读效果远不如原装配套课程,也省不了多少时间,可以但没必要。主观题阶段案例分析题带读带练,如果自己所适应的老师有出的话建议听,很有帮助。带背课程有三大用途,看个人需要:一在你看书背诵得犯困时阻止你神游;二在最后阶段可以抢救一下混乱的知识体系框架;三在通勤、洗漱时播放出来多少可以留下点印象。
(顺带一提,对于一些本身不是学术挂,但通过各种“带”的课程指导学生的老师,我的看法是:他们本身作用类似于已经通过法考的前辈回头来指导后辈,讲清知识点背后原理不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对于知识点大家可以相信出书讲课的学术挂老师们,但是学习方法和辅助资料上其他老师们的产品比如带背课程究竟有无帮助,需要你自行判断)
5.碎片化学习管用吗?
不适合用来打基础。有很多老师会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每日一案例/真题/模拟题/法条,如果学有余力建议跟,如果是挤占本就不多的整块学习时间去跟并无必要,这也是用来锦上添花的。
6.如果开始准备的时间太迟,直接从背诵版开始备考的方法靠谱吗?
这个问题要分段回答,4月及更早之前请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备考过程想偷懒的最终结局基本都是放弃;5月之后不得已要面对这个问题了的话……你也没有其他选择了just do it :)
7.究竟需不需要报班学习?
现在说这个有点晚,赶着优惠报班的考生应该已经跟着教材学起来了,还在犹豫的可能对法考都还没有多少了解。培训机构和辅导班五花八门,有疑问可以咨询一下报过班的小伙伴或者前辈,我个人一开始就没有报班的打算故而不太了解。总之独立备考是可行的,如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自律自主,不如就把法考当作一次试炼。
8.个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
唯一有些独特的方法算不上好方法:一字不漏式记笔记。我恨不得把老师讲过的每个字都写下来,单单一轮的学习耗时很长,但便于总结回顾,因此返工次数较少。
9.怎样时间管理、制定计划?
如果平时没有时间管理习惯,不建议制定太细太久远的计划,因为这样的计划本身制定起来就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强大的自制力确保执行,可以采取更笼统的整体进度安排和随时可以调整的每日计划相配合的方案。
10.学不下去怎么办?
法考备考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变故,我亲身经历的有法律修改、考试提前、谣言横飞、日程紧张等。客观地说,我认为这些情况在今后可能还会发生,甚至通过考试参加相关工作后也不可避免,可以看作职业资格测试的一部分。
对于准备参加法考,大家都有不同的理由,无法说服松懈怠惰的自己时,或许可以在心里好好重复一下这些理由呢。
先就这样吧,2020快乐,祝大家所付出的努力都得到应有回报。